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副會長單位-中睿信數字技術有限公司 在10月份舉辦的第十一屆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上,與國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發布《智慧社區建設運營指南(2021)》(以下簡稱《指南》)。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中睿信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軍亮、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常向魁出席并共同啟動發布儀式。單志廣具體解讀《指南》,常向魁講解典型案例。
單志廣在解讀《指南》時強調,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率提高,各類老舊小區相繼啟動智慧化改造,新建社區開展智慧化提升,智慧社區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智慧社區將開辟數字產業價值藍海。當前,以中睿信為代表的一些企業正逐步推進政企合作模式在智慧社區建設運營中的應用與推廣,更多的社區資源將被盤活并不斷激發出數字產業的新活力,為數字產業發展開辟新的空間,逐步構建起智慧社區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
常向魁介紹,中睿信承建的石家莊市鹿泉區智慧社區項目緊緊圍繞社區“四務”需求,聚焦電動車充電、電梯困人、高空拋物等社會關注的安全問題,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安全高效的智慧化服務。同時,中睿信充分利用“鹿泉E家”社區服務平臺,為政府決策和便民服務助力。創新模式的應用,“四務”理念的融入,讓該項目實現了“全景狀態一圖感知、全局決策一鍵分析、全時業務一端支撐、全民服務一站解決、政企合作共建共贏”,成為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典范。
《指南》對智慧社區建設運營的概念內涵、業務需求與建設要點、技術路線、建設運營模式、規范合規等進行了全面深入分析,結合典型案例,提出了六大類十三條建設指引?!吨改稀返恼桨l布對構建政府引導、政企合作、多方參與、專業運營合作的智慧社區可持續發展生態,促進有效市場和服務型政府有機結合,將發揮積極作用。
《指南》提出:智慧社區是利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社區的智慧化、綠色化、人文化為導向,融合社區場景下的人、地、物、情、事、組織等多種要素,圍繞社區居民的公共利益,促進社區居民交往互助,統籌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等多樣資源,提供面向政府、物業、居民和企業等多種主體的社區管理與服務類應用,提高社區管理與服務的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的一種社區管理和服務的創新模式。
《指南》圍繞智慧社區建設要點與社區核心業務的關聯展開研究分析,指出社區是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場所,是面向群眾的第一站,智慧社區建設需圍繞社區基本業務展開,即“政務”“商務”“服務”“家務”,統稱為“四務”。要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技術路線相協調,智慧社區的總體架構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層、數據層、平臺層、應用層四個部分,智慧社區的設施、數據、系統、平臺與智慧城市的對應組件相連接。
《指南》聚焦智慧社區投資與運作模式進行分析,闡述了政府投資建設模式、市場投資建運模式、政企合作模式和委托經營模式,分析了盈利回報機制,涉及增值利用服務、廣告收益、可行性缺口補助、使用者付費、場地租賃收入、渠道收入等六種方式。
《指南》立足智慧社區涉及的法律合規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涵蓋個人隱私、信息保護、網絡安全、居民自治、行政監管、民事侵權等方面,為智慧社區建設運營提供法律合規支撐。
《指南》瞄準智慧社區發展路徑展開探索,提出黨政牽引、強化統籌協調,明確需求、做好規劃設計,集約資源、引導開放共建,長效運營、鼓勵模式創新,以評促建、持續優化提升,安全可控、加強風險防范等六大類建設指引,每大類又分為若干條具體措施,對智慧社區建設運營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